2025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社会养护院成功获评五级养老机构。这份荣誉的背后,是院长陈彪3年来的深耕细作。前不久,他被授予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称号。2022年跨界从事养老行业的他,怀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初心,将养护院打造成为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幸福港湾。
打造“桃花源”式养老环境
在兴安盟社会养护院中,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慧心园是最富有生机的地方:葫芦形鱼池边老人投喂鱼食的身影,与水中锦鲤游动穿梭相映成趣;凉亭中,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或执子对弈,或唱歌听戏;“悠宠乐园”里,活泼的小狗“来福”、温顺的兔子和成群的家禽都是老人们的“团宠”。
这处“田园风光”是陈彪精心设计的。“我想给老人打造一个自然宁静的环境,让他们体验‘采菊东篱下’的生活。”在这里,老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美景,还能够亲自参与创造。“中国人有农耕情结,退休后种种菜不仅能活动身体,还能找到乐趣。”陈彪将院内的蔬菜种植区划分为若干小块,让身体条件允许的老人们认领“责任田”种植。老人们在这里播种、浇水、收获,体验春种秋收的喜悦。
院内自然景致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的适老化细节上,陈彪更是追求极致。“我们把电梯的升降速度控制在每秒0.5米,最大程度减少老人乘坐时的眩晕感。”陈彪介绍道。为给老人们营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他从多方面细致打磨:全院铺设4毫米厚的防滑地胶;公共区域墙面安装了连续扶手,方便老人扶握;房间内设置醒目的应急呼叫按钮,老年人有情况,工作人员立即响应……这些细节处处体现着陈彪对老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医养结合破解“养老痛点”
兴安盟社会养护院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近60%,“看病难”是老人们面临的最大痛点,外出就医不仅不便,还存在安全风险。为破解这一难题,陈彪多次上门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养护院与当地蒙医三甲医院达成合作,在养护院设立了分院,开设了老年病科、心神睡眠科、口腔科以及蒙医特色康复理疗科等。“我们开设的都是老人最需要的科室。就拿蒙医康复理疗来说,在外面排队得等一两个月,在院里提前预约就能看,还是主任坐诊。”陈彪说。
为了让就医服务更顺畅,他还推动建立了绿色通道:老人在院内看病,可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医保结算也能一站式完成,不用多跑路。养护院护理部会提前统计每周需要就诊的老人,精准对接各科室医生,避免了扎堆等待的情况。
陈彪还把医疗服务延伸到了周边社区。他定期组织合作医院的专家在养护院门口开展义诊,为周边的老人免费体检、测量血压、普及养生知识,目前已累计服务周边居民超5000人次。
锻造专业养老团队
服务质量是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陈彪深知,优质的养老服务离不开扎实的专业支撑。为此,他提出“走出去、学回来”的团队建设思路,带领护理团队快速成长。他不仅组织护理员参加国家认证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培训,还多次带队前往长春、青岛、南京等地的标杆养老机构取经,把适老化细节管理、失能老人照护规范等先进经验带回院里。
“管理好一个团队,制度建设是根本。”陈彪构建了全方位的护理团队管理体系:对照《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推进“老中青”人才梯队建设,实行“护理主任—班长—护理员”三级管理模式,通过日巡查、周例会、半月培训、月总结的机制,及时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让服务标准落地见效。
养老行业一直存在招人难、留人也难的困境。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养老人才,陈彪主动与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合作,将养护院设为学生实习和教研基地,学校也会定期给院内护理员开展知识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实现校企双赢。“养护院作为公办机构,稳定性是优势,但我们更要给年轻人提供成长空间。”陈彪坦言,“只有保障与发展两方面都做好了,养老行业才能留住人。”
创新服务满足老人精神需求
“除了吃好住好,老人们还需要精神滋养。” 陈彪不满足于对老年人的基础生活照料,而是不断创新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他的推动下,养护院与兴安职业技术大学共建了“兴职书屋”。陈彪还特意发起了“图书漂流”活动,动员师生捐赠书籍,老人们也能拿自己的书交换阅读。“有了这个书屋,我天天都能读到新书。”退休教师刘英彩(化名)的言语间皆是满足,“感觉又回到了当年教书的日子。”
不仅如此,陈彪还联合地方本科院校及科技协会在养护院开设了老年大学课程,邀请老师来院授课,包括书法、剪纸、秧歌等丰富内容。考虑到冬天寒冷,老人缺少适宜的活动场地,他专门打造了一个占地近300平方米的“怡心院”活动室,里面配齐了显示屏、乐器、排练镜等。老人们还自发组建了“开心活动团”,经常在这里练合唱、扭秧歌。
除了深耕院内服务,陈彪还想让科学养老理念走出院区,于是便尝试涉足新媒体。他组织团队拍摄护理常识和实用技巧系列短片,发布在抖音和微信公众号上。“很多家属留言说,跟着视频学习后,在家也能给老人提供专业照护了。”拍摄的内容还会涉及老人喂鱼、种地、上课等日常场景,展现老人在院内的活力。“我们要‘拆掉’养老院的‘围墙’,让更多人看见‘夕阳’也可以这样红。”陈彪坚定地说。
“养老是份良心活,你对老人好,他们都记在心里。”如今的兴安盟社会养护院,不只是有着专业服务的养老机构,更成为老人们幸福生活的“家”。而陈彪的目标还在更远处:“接下来,我们想推进智慧养老,引入更多的智能化设备,把适老化细节做得更细更实,让更多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