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守护暖夕阳!城运颐养养老护理员于文超的“暖心”日常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向街道,青岛城运颐养湖岛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走廊里,一面崭新的锦旗在晨光中泛着温暖的金色。“心系老人 情暖夕阳”——这八个字,不仅凝结着一个家庭的深深谢意,更讲述着一段关于守护与责任的暖心故事。

  11月上旬的一天,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工作群突然弹出一条紧急消息:“孙奶奶不见了!”78岁的孙奶奶,是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助餐服务的周边居住长者,患有轻微失智症。当时室外正刮着5级大风,气温已降至10℃以下,凛冽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情况刻不容缓,护理员于文超没多想,立刻将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分头寻人。凭着平日陪老人聊天时记下的零碎喜好,她毫不犹豫地奔向海边步道——那是孙奶奶最常念叨的地方。

  寒风中,于文超揣着为老人准备的外套,沿着步道仔细寻找,不时走进路边的便利店、早餐铺询问。天色渐暗,她的脚步愈发急促,心揪得发紧。直到暮色四合时,她终于在一块礁石旁,看到了蜷缩着身子、瑟瑟发抖的孙奶奶。她快步上前,轻轻蹲下身,把外套严严实实地裹在老人身上,又用孙奶奶最熟悉的、聊家常的语气说:“奶奶,食堂今晚包了您爱吃的白菜猪肉馅饺子,咱们回去吃热乎的好不好?”一句句熟悉的念叨里,老人紧绷的肩膀慢慢放松,眼神也渐渐有了焦点。晚上7点多,孙奶奶被安全送回住处,子女们握着于文超冻得发红的手,连声道谢,事后还特意送来那面锦旗。

  在于文超的办公桌上,一本翻得有些旧的《老年心理学》始终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是她五年养老工作的“心经”:“老人低落时,倾听比说教有用”“失智老人记不住道理,却能记住重复的关心”“食堂的粥要熬得再软一点,菜要切得再碎一点”……字里行间,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对“养老”二字最朴素的执着。

  “这面锦旗,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于文超说。在她看来,养老从不是“喂饭、穿衣”的简单照料,而是“用真心焐热真心”的细活。清晨5点去食堂检查食材新鲜度,上午上门给独居老人测血压、念药盒,下午陪着失智老人晒太阳、讲老故事,这些别人眼里的“琐事”,她却做得格外认真——因为她知道,自己守着的,是老人们一整个安稳的晚年。

  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一个个暖心故事。而于文超的脚步从未停下,她依旧每天揣着那本“心经”,在晨光里、在暮色中,用心用情守护着他们的岁月静好,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写着最动人的“守护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