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多措并举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积极推动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通过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增加养老服务机构供给,持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与水平,让农村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养老服务优化升级

政府引领定基调。金安区印发《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区级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全面组织实施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完善设施促服务。2020年以来,金安区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2所农村敬老院、1所六安市失能失智特困供养人员康养中心,新增床位540张;改造升级24所公办和公建民营特困供养机构基础设施。通过盘活存量,优化重组现有资源,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综合整治促改革。金安区印发养老服务机构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由区民政局牵头,联合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区所有养老机构进行全面整治,69个机构的224个安全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同时,整合资源,推进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关停并转,合并1所、关停7所,3所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后面向社会老人开放。

诚意惠民显成效。金安区将10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打造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养护失能、半失能特殊困难群众399人,其中特困人员282人、经济困难老年人117人。积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为1855户困难家庭解决居家照护难题。对全区23所公办敬老院,在满足特困人员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放,为家庭困难老年人提供低偿或无偿集中托养服务,截至目前,共收住社会老年人313人。此外,对符合条件的孤寡老人,及时纳入特困供养、低保等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强化专业领域优势

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创新智慧养老,实现综合监管。金安区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建设区级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平台,覆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实现智慧养老综合监管“一网通”。为全区66所养老机构安装电气安全预警系统、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建成服务过程公开化、服务监管可视化、政府补贴透明化、养老决策科学化的多层次、一体化应用管理平台。

统筹医养结合,加快联动发展。金安区统筹利用养老、医疗、医保等各类资源,持续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区17所乡镇中心敬老院和2所社会办困难群众集中养护机构已完成内设医务室建设,3所城区社会办养老机构建有老年护理院;其余养老机构均与辖区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全覆盖。

优化老年助餐,满足多样需求。金安区采取邻里互助、亲友帮助、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灵活解决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同时,大力发展农村老年助餐点,并将助餐点建设与“信用积分超市”建设相结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可持续发展。

开拓多元服务模式

探索养老服务特色发展

建立网格帮扶机制。金安区组织各乡镇摸清农村老年人底数及需求,建立村干部与困难老年人结对帮扶机制及网格员服务机制,依托村养老服务站、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为服务对象开展政策保障和关爱走访活动,重点关注老年人居住环境、身心健康、困难需求等,实现周探访率100%。

改进居家养老服务。金安区结合市级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全区1483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及居家养老服务。整合30万元慈善资金,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服务标准,为有生活照料需求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

整合存量资源发展农村养老。金安区将各乡镇闲置的村民房屋、学校、厂房,以及村委会富余房屋、整合后闲置的敬老院等,改造成32所农村幸福院并投入运营。同时,针对农村幸福院开展的老年助餐、探视走访、公益活动等项目,根据服务人数、人次及质量,给予一定的运营奖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