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的制度优势能否运用在养老领域?信托公司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去年,信托公司养老相关项目达1148个,涉及资金托管、支付管理、照护服务、身后事务等全生命周期养老解决方案。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信托行业聚焦不同老龄群体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服务,支持备老群体做好养老资金储备和财富规划等,为“银发经济”发展贡献信托力量。
进行全方位布局
“养老金融服务链条长,信托公司从产业链上进行全方位布局。我们通过调研发现,2024年,信托行业设立支持养老及相关事业的项目数量共计1148个,投入金额144.93亿元。总体来看,信托公司主要在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等方面进行拓展。”五矿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冀洋说。
可以看到,信托公司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股东背景,从涉及养老的不同领域、不同赛道进行挖掘。《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信托公司围绕养老产业及养老服务开发多种产品和服务,包括预付类资金管理、养老保险金信托、企业年金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
在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方面,天津信托、渤海信托通过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的方式,对老年人用于支付养老费用的预付类资金进行管理。据介绍,在这类业务中,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提供财产保管、权益登记、支付结算、执行监督、信息披露、清算分配等行政管理服务,实现与养老机构相关风险的隔离,保障预付资金安全。“通过设立预付类资金信托账户,实现养老费用独立保管与风险隔离,推动信托与养老社区、医疗护理、康养机构融合,统一资金托管与服务权益。”冀洋分析认为。
在服务模式方面,除了预付类资金管理,信托公司积极发挥信托的财富管理功能优势,打造了覆盖家族/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的全场景体系,用于委托人养老、防老、传承等需求。例如,中诚信托推出“安心养老、信托+遗嘱、养老特需”三类专属养老服务模式,有针对性地满足养老金管理、养老权益保护、老年人生前与身后财富传承、失能失智老人照料等社会需求。
此外,信托行业通过产品创新,探索面向特殊需要人群等群体的养老解决方案。紫金信托设立特殊需要信托,以“信托架构+特定家长组织监护”的模式,持续保障委托人的无自理能力子女在养老、医疗、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并引入非政府组织作为信托项目的监察人,充分保障信托财产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使用;上海信托落地特殊需要信托,初步形成“养老服务信托助力养老财产规划+特殊需要信托护航人身监护安排+慈善信托实现民生福祉”的全矩阵服务体系。
“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信托公司除了业务拓展,还积极推动无障碍金融以及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改造,从客户需求、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全方位布局,构建养老生态服务圈。”冀洋说。
进一步挖掘制度优势
多位受访者表示,在当前政策及市场环境下,养老服务信托或将成为信托行业长远发展的着力点之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部署,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信托行业依托信托财产独立性、信托投资跨市场、信托服务综合性以及信托账户制度等优势,主动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未来,将在承担养老服务金融职责的综合平台和超级账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表示。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资源协同方面,信托公司一方面加强与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合作,深度挖掘适用于养老需求的产品配置;另一方面,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服务体系,覆盖康养筛选、财富传承及法律监护,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推动养老服务信托标准化发展,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坚实保障。
例如,英大信托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建立供应商平台库,为养老信托产品落地提供服务支持,将金融与非金融服务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信托的制度、平台、账户三方面优势。上海信托发挥信托账户功能优势,提供养老资金储备管理、养老服务机构对接、养老费用转付与结算服务,帮助老年人打通养老资金闭环管理。
“公司在原家族信托事业部基础上,组建新的养老金融部/慈善信托部,并加强了区域总部对养老金融业务的团队布局,专业化开展养老金融业务,为业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与人才保障。”一位信托公司从业者告诉记者。
冀洋认为,面对老龄化加速的挑战,养老金融已成为金融全周期服务的必答题。对于信托公司而言,关键在于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真正满足全生命周期养老需求的服务能力。从未来服务客群看,除了服务高净值群体的定制化方案外,更多普惠型的养老信托服务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