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深化改革惠民生 挺膺担当暖山城—“十四五”重庆市民政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十四五”以来,重庆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履职尽责,着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基本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重庆市出台《重庆市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等政策文件,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制度体系,切实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建成“渝悦救助通”平台,集成社会救助掌上申办、经济状况核对、动态监测预警、一件事联办等功能。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解需暖心”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实施“民政惠民济困保”项目,增强困难群众抵御风险能力。打造区(县)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链接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

加强困境儿童关心关爱。重庆市不断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科学分类,强化精准识别,有效提升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水平。深入开展儿童主任赋能增效行动,选优配强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社区)儿童主任。推进儿童福利机构功能优化,实现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开展“童心相伴”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惠及儿童16万人次。

强化特殊群体服务保障。重庆市建设“渝康家园”1800余个,深化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面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做好临时遇困人员救助管理,开展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重庆市通过规范登记审查、加强管理服务、依法开展监督、积极鼓励引导等举措,不断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现有社会组织17718家、社区社会组织10万余家。持续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确保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引导动员社会组织持续拓展服务空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试点建设10个社会组织服务联合体,按照政府引导、专业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原则,引导社会组织在服务“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激发慈善事业发展活力。重庆市推进法治慈善建设,出台《重庆市慈善条例》,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打造阳光慈善,开展慈善组织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依法公开募捐项目信息。建设数字慈善,打造互联网慈善研究基地。发展社区慈善,设立社区慈善基金1104只,募集资金1.33亿元,帮助群众解决“小急难”问题近1.5万个。建成公益慈善服务联合体14个,强化资源统筹,展现慈善作为。

优化区划地名管理工作。重庆市建成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集中展示重庆行政区划历史演变、巴渝地名等,讲述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修订实施《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出版地名文化丛书《重庆地名文化故事》,编纂标准地名图录典志。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建成乡情馆、村史馆1394个,深化“地名+”品牌建设。

基本社会服务优质高效

做优婚登服务。重庆市探索发展“婚登+”服务,打造特色婚姻登记场所和户外颁证点15个,建设数字婚庆产业园。推出“公民婚育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深化婚俗改革,举办集体婚礼等活动,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倡树文明新风。

做实殡葬服务。重庆市持续推进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公益性公墓林地墓地复合利用建设试点。开展“公民身后一件事”联办,强化数据赋能,提升服务质效。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开展减项降费优服务等工作,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推进

服务保障全面加强。重庆市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完善高龄津贴制度,开展“免申即享”试点工作。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评选“最美养老工作者”,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区(县)养老服务综合指导中心34个、失能特困集中照护中心67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735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农村养老互助点近8000个。推行“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社会化运营模式,提高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提升综合监管水平,健全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双评价体系和信用监管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市、区(县)应急救援场所。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

供给能力稳步提升。重庆市深化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100%。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8000余张,开展居家上门服务20万余人次。实施老年人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工程。打造1695个老年食堂,年服务240万人次。开展社区医养中心建设试点,建成176家医养结合机构、5.2万张医养结合床位。探索建立“互助+流动”“时间储蓄”“养老互助会”等多元协同的互助养老机制。

养老产业蓬勃发展。重庆市制订印发《重庆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建成温泉旅游景区40余个、养生康养基地30余处和森林人家3700余家。加强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依托“渝悦养老”平台打造4大板块12项应用场景,推进“医、养、康、护”一体化协同,实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发布智慧养老应用及产品推广目录,举办老年产业博览会,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