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枣庄市市中区:织密养老服务网 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11月21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筑牢养老保障根基 提升银龄服务质效”新闻发布会。市中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跃,矿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三级主任科员李祥为,市中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区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靖和市中区民政局四级主任科员朱燕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跃在发布会上介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千家万户的殷切期盼,更是民政部门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民生使命。“十四五”期间,市中区民政局始终以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老龄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及全市民政工作部署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需求导向、精准施策、普惠均等、提质增效”工作原则,围绕“制度保障、设施建设、服务拓展”三大核心任务,全力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型”向“品质提升型”跨越,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与突破性进展。

  优化资源配置,织密多层次养老服务设施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多元共治”原则,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目前,全区已培育养老机构16家,其中医养结合型机构8家,有效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多样化需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2892张,护理型床位2161张,护理型床位占比74.72%。以养老机构星级评定为重要抓手,树立行业标杆,健全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全区养老机构上星率逐年稳步提升,现有五星级机构1家、四星级机构2家、三星级机构4家。2023年,仁慈老年托养康复中心凭借中医药健康养老特色优势,成功获评第二批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聚焦老年人“家门口养老”需求,鼓励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多元化宣传、提供政策支持等方式,推动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引导建立示范性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成式、一站式的综合养老服务。

  聚焦多元需求,筑牢全维度养老服务保障线。定期修订发布《市中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服务对象、内容与标准,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工作,扩大普惠性服务覆盖面,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制定实施《市中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关于市中区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全链条、闭环式安全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养老领域安全检查与排查整治,督促各养老机构严守安全底线与质量红线,推动养老服务质量安全持续向好。探索推行具有本地特色的 “活力老人赋能——农村居家养老运营模式”,鼓励支持农村健康低龄老人经专业培训后,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邻里互助服务,构建“养老在乡村、帮扶在身边”的暖心服务格局。该模式因成本可控、模式可持续、效果可感知,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级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

  创新补贴机制,激活银发经济发展新动能。聚焦“补什么、补多少、补给谁”核心问题,建立“资格认定精准画像、补贴标准科学分层、资金拨付高效直达”工作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精准发力。在全市率先开展养老机构资格第三方评估,从16家申报机构中筛选出15家合规机构纳入补贴核销范围,通过率93.75%。实行“基础比例+分类额度”差异化补贴规则,按个人自付养老服务费用的40%予以抵扣,覆盖床位费、护理费、伙食费三大核心支出。采用“先预拨、后清算”资金拨付模式,2025年8月预拨13家机构资金30.81万元,9月发放补贴43.7万元,环比增长41.8%,有效保障养老机构资金周转,提升服务供给积极性。以养老消费券为纽带,推动服务供给从“机构为主”向“机构+居家+日托”多元覆盖延伸。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服务体系,优化申请使用流程,通过官方公众号公示合规机构名单、服务范围及补贴标准,强化供需精准对接。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发放消费券885张(8月348张、9月537张)、评估券371张,消费券使用量月均增长54.3%。引导15家合规机构拓展多元化服务,其中8家提供居家上门服务、7家提供喘息服务、9家提供日托服务,形成三位一体服务网络,满足不同失能老人差异化需求。通过政策精准赋能,既破解了失能老人“养老难、负担重”的民生痛点,又为银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截至2025年9月底,全区611名中度以上失能老人享受补贴政策,累计发放补贴资金74.51万元,直接带动养老服务消费增长186.28万元。15家合规养老机构营收同比提升32%,3家机构新增就业岗位46个。多元化服务场景的实践探索,既提升了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为银发经济发展筑牢民生根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