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是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银龄行动”自2003年启动至今,广大老年志愿者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和技术专长支援欠发达地区,累计参与人数达700余万人次,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达4亿多人次,成为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老有所为的重要品牌。
本版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化实施“银龄行动”,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老年志愿者等不同视角,展现政府部门完善政策措施,行业协会搭建服务平台,老年志愿者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实践探索。我们期待,广大老年人既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银发力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
树牢积极老龄观 促进健康老龄化 推动老龄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向全国的老年人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对全国老年志愿者的鼓励与关怀,充满了尊老敬老爱老情怀,温暖人心、催人奋进。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和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履行全国老龄委成员单位职责,围绕做好老年健康服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出台促进老有所为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关于开展银发医养行动的政策文件,发挥退休医务人员专业作用,支持其到提供医养结合的机构依法依规开展诊疗、康复、护理、药事、安宁疗护、检查检验、营养健康、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服务,以及业务培训、质量控制、教学科研、机构管理、顾问咨询、志愿服务等。
开展老专家服务基层健康行动。自2021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9个省份试点开展老专家服务基层健康行动,动员委属委管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管)医院和北京、上海等市属三甲医院的副高及以上职称退休的医务人员,前往试点省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域医共体)支援帮扶。2025年起,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全国23个省份,动员的医务人员也扩大至试点省份三甲医院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退休医务人员。至今已招募优秀退休医师231人,累计服务5559天。国务院刚刚批复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提出,鼓励身体状态良好的退休医务人员通过多种方式为基层和医疗资源薄弱地区提供服务。
实施京医老专家智力支持海南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委属管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所属医院及北京市属医疗机构退休专家在诊疗、科研、带教、讲授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建立“候鸟式”智力帮扶模式,组织他们定期到海南医疗机构开展帮扶工作。自2016年启动至今已实施9轮,累计向海南医疗机构派出老专家575人次,覆盖15个市(县)的39家医疗机构。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推进第10轮项目。
加强“银龄行动”宣传工作。邀请银龄志愿者在“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介绍开展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在《健康报》刊发《桑榆不负晚晴》《协同发力让“银龄智慧”再焕光彩》《价值重塑破解老年心理困境》《重披白大褂 余热正生辉》等系列主题文章,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推动开展“银龄行动”凝聚共识与合力。
扎实做好老年健康工作。开展老年口腔健康、心理关爱、营养改善、痴呆防治、听力健康等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每年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超过1.4亿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近6800万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2025年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中增加胸部数字X线正位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加强结果反馈和健康指导,并为老年人提供分类分级健康服务。全国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超过6000家,占比超过80%。全面加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出台便利老年人就医十项举措,构建适老友善就医环境。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着力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
以科技支撑老年健康事业发展。通过“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延衰、防病、医养等关键技术体系”重点任务等,推进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疾病深度融合,围绕再生医学、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布局谋划科技攻关项目,提升自主研发水平,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推动老年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老年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网络,推广老年健康适宜技术。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等重大科研项目,加强衰老机制、老年慢性病和共病诊疗技术、老年功能维护技术、老年疾病创新药物研究,推广新技术新药品新方法,努力满足老年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协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养结合领域应用,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卫生健康系统老医生、老专家的专业优势,组织实施好银发医养行动、老专家服务基层健康行动、京医老专家智力支持海南项目等,不断优化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进一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
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吸引更多老科技工作者参与“银龄助企”
自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以来,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老科协)全体工作人员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银龄行动”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中国老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精神和对中国老科协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银龄助企”,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万名老专家进万家企业”和“老专家地方行”活动。
开展“万名老专家进万家企业”活动
“万名老专家进万家企业”的主要内容是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到企业去,通过建立老专家工作站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管理咨询、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人才培训等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据统计,有10.8万名老科技工作者参与,共服务企业 1.2万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4万多个,为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辽宁一家企业在老专家工作站的帮助下,锻件废品率由原来的8%下降到万分之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江苏一家企业在中国老科协的帮助下,成功解决了软土层建筑基础加固难题,有关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中国老科协还主动加大了助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力度。根据对18个城市的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老科技工作者领办参办帮办的专精特新企业已达1604家。在不少城市,老科技工作者已成为当地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举办“老专家地方行”活动
“老专家地方行”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组织产业界特别是中央企业和大院大所的老专家到地方考察,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为企业开展“义诊”。
最近两年,中国老科协先后组织122位老专家,到东中西部地区举办了11场“老专家地方行”活动,总共为政府建言献策331条,为518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716项,举办技术讲座21场。例如,在河北省唐山市,老专家关于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有关建议,已在高新区开花结果,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老专家关于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建设世界级新能源基地的构想,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由于“老专家地方行”能够给地方和企业带来实效,深受地方欢迎,部分地方把举办“老专家地方行”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地方政府发来的邀请络绎不绝,中国老科协“老专家地方行 ”的日程已经排到了2026年下半年。
在上级部门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老科协“银龄助企”活动影响力持续攀升。今年年初,“银龄助企”系列活动入选中国老龄协会2024年“银龄行动”十大新闻。不久前,“银龄助企”被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协会确定为“银龄行动”老有所为重要品牌项目。未来,中国老科协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老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吸引更多老科技工作者参与“银龄助企”活动。
“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刘长春:
积极投身“银龄行动” 开展公益法律服务
我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今年83岁了。现担任北京睦邻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睦邻”)志愿者、专家组成员,同时兼任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手帕口南街社区公益法律服务站站长。
我所在的“睦邻”,是以最高人民检察院100多位厅局级以上退休干部为主体成立的北京市一级公益法律服务组织。自成立以来,“睦邻”充分发挥老同志志愿者政治站位高、专业能力强的独特优势,积极为北京市民和有关单位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年3月,该组织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选为“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特别是去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后,进一步激发了“睦邻”广大志愿者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的热情。自去年10月至今年8月,“睦邻”以建在北京市8个区的16个法律服务站为载体,先后组织志愿者885人次,开展法律服务活动551场次。其中,提供法律咨询315次,接待咨询者832人;举办普法讲座165场,受众达6310余人;成功调解矛盾13件;开展法律座谈等活动58场。通过开展上述活动,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作为“睦邻”创建人之一,同时也是常年坚守在“睦邻”公益法律服务第一线的志愿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我深感振奋与鼓舞,这也激励我更加积极地投身“银龄行动”法律服务工作。一年来,身为手帕口南街社区公益法律服务站站长,我带领志愿者积极为社区居民开展各项法律服务,同时主动参与“睦邻”组织的重要活动。例如,去年10月11日,我便带领10余位志愿者,参与第十届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开展的多场法律咨询服务活动。今年4月8日,我又带领志愿者赴四川成都,参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夕阳护盾——老年维权关爱行动”相关活动。5月20日和6月19日,我应邀参加应急管理部机关老干部“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调研座谈会,以及“第四届全国老年人防诈反诈知识大赛启动仪式”,分别作了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主题演讲,扩大了对回信精神的宣传。
今后,我会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与“睦邻”志愿者一起,抓实抓细各项公益法律服务工作,积极投身于为老服务实践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上海市民政局:
提质扩面优服务 银龄丹心映申城
上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及全国老龄委工作部署,统筹推进、持续深化“银龄行动”,推动老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高站位统筹谋划,强化保障聚合力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2024年“敬老月”期间,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走访慰问“银龄行动”资深志愿者何勤国,寄语老年人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现老有所为。2025年4月,上海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银龄行动”推进老年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明确打造11项“银龄专项品牌”、健全6大工作机制。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将其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形成上下联动格局。
多维保障筑牢根基。组织架构上,上海市构建“市老龄办牵头抓总、老龄工作处协调联动、市老龄中心与区老龄办实体运作、社会组织参与”的四维体系;资金保障上,建立“财政预算为主导、专项基金为补充、社会力量为支撑”的多元投入机制,市民政局统筹预算保障重点项目,市合作交流办支持跨省服务,公益基金会对接特色项目,为行动注入源头活水。
勇担当服务大局,跨省协作显作为
“老杨树”宣讲品牌铸魂育人。上海市杨浦区委老干部局组建“老杨树宣讲汇”,集结“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人民教育家”于漪等300余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开展理论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回信极大激发老同志热情,该团队成为上海“银龄行动”闪亮名片及全国“五老”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基因的示范标杆。
沪疆沪滇协作共促乡村振兴。沪疆“银龄行动”自2003年启动以来,21期累计共有463位老专家在医疗、教育、农技等领域开展“银发扶贫”,获评“上海市对口支援先进集体”。2024年12月,上海市组建20人志愿团队驰援云南乡村振兴。2025年沪滇协作升级,27名专家完成泸水、武定两县18天驻点服务;沪疆接力再出发,20名志愿者于6月赴喀什、克拉玛依开展两个月的专项帮扶,持续以“银龄智慧”助力西部发展。
求实效创新服务,提质增效谱新篇
四维机制激发活力。建立“1+16+N”招募体系,以市级平台为主导、16个区为支点、专业机构为补充,构建全域志愿者储备库,健全“场景多元、规模多样、服务多效”的老年志愿者队伍体系。拓展服务领域,从医疗、教育向理论宣讲、心理疏导、社区治理延伸,目前全市共打造11类80余项“银龄行动”特色品牌。打造“云端+实地”三段流程,通过线上需求对接、驻点服务、远程跟踪,实现“落地即见效,离沪不断线”。推进“组团式”专家帮扶,探索搭建智慧化服务平台,挖掘老专家资源,组建跨领域团队提供福利院管理、社会组织培育等系统性解决方案。
典型引领营造氛围。上海市“银龄行动”收获累累硕果:品牌项目获“首届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三等奖”“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十余项殊荣;陈彩英跻身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姚梅芳、刘红娣、岳鲁等同志先后获得全国性荣誉。在老年节、文化艺术节等节点,通过专题晚会、专栏报道广泛传播志愿者事迹,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数十家媒体深度报道,展现申城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时代风采,让“银龄行动”温暖底色遍染浦江两岸。
下一步,上海市将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挖本土特色,拓展“银龄行动”内涵,扩大示范效应,推动回信精神落地生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