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首页 > 文章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重庆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让市民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公共服务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6月30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傅倩倩介绍,作为今年重点深入开展的15件民生实事之一,重庆通过资源整合,统筹服务设施和标准,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聚焦“空间融合”,不断改善生活服务完备度。在功能整合方面,积极做好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的衔接,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渝邻汇”,因地制宜嵌入或整合社区食堂、文化中心、健康驿站等功能。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21个社区综合服务体升级改造。在环境改善方面,积极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建设公园绿地、休闲健身等设施,拓展老百姓闲暇休憩、锻炼空间。今年以来,全市新建体育公园25个、口袋公园43个,建设健身步道39千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33平方米、较去年底提高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64平方米、较去年底提高5.6%。

  紧扣“群众需求”,不断提升便民服务获得感。在畅通民意方面,通过“渝里乡商”“坝坝会”,及时掌握居民诉求,有效协调纠纷。在“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方面,积极吸引经营主体参与普惠性公共服务,立足老百姓享实惠、企业运营可持续,稳步开展助餐、助医、助学、助洁等多样化服务,打造医育、医养结合联盟,推动养老托育服务更加可感可及。今年以来,全市1578个社区食堂开展助餐服务60万人次,全市拟新增家庭养老床位3000余张,实现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全市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3个,同比提升29.3%。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迭代“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开设“就业驿站”服务站点,针对性解决群众就业创业需求。

  探索“多元共建”,不断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在探索“合作共营”方面,积极推行公建民营、民办公助,以“免租+契约共建”的微利可持续模式招募“社区合伙人”、引入经营主体,将一定比例利润定向反哺社区公共服务,实现“微利造血”良性循环。在探索“多元共治”方面,引导居民、企业从公共服务的享有者向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参与者转变,共享共建改革成果。

  坚持“数字赋能”,不断充实丰富服务新场景。一方面,引导区县探索试点,相关区县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从线下转线上,解决政策碎片化、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市级应用统筹,依托“社会·生活服务圈空间治理”应用平台,加快构建并迭代升级“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综合应用场景。在渝快政端统筹教育、养老、医疗、就业等8类服务设施“一张图”,帮助政府部门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高利用率,同步收集居民需求,完善服务载体;在渝快办端,批次对接联动“渝悦·养老”“渝悦·菜市场”等应用,集成政务服务、便民查询、智慧医疗、生活缴费等高频事项,让居民享受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张玉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