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民政部举行的“民政这五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情况。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9万个,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1.2倍。
近期还有多项关于老龄人口的有关数据发布,一起来看!
近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发布《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截至2023年末60岁以上人口数据
《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2.5%。
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
和设施40.4万个
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3万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床位517.2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为58.9%);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3万个,床位305.8万张。
推进养老服务认证
保障服务安全和质量
在养老服务安全和质量方面,民政部发布《养老机构康复服务规范》等3项行业标准和《〈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实施指南(2023版)》。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基本规范》国家标准,修订出台《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推进养老服务认证工作。
截至2023年末,具备养老服务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55家,发放有效养老服务认证证书170张。
近日,中国老龄协会发布了2021年组织开展的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该调查是由全国老龄委部署,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每五年开展一次的大型老年民生国情调查。
老年人对上门看病服务等需求较高
从养老服务需求来看,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13.2%的老年人自报日常生活需要别人照料。其中,老年人需求比例最高的五类社区(村)养老服务依次是:上门看病服务(29.1%)、助餐服务(22.1%)、文化娱乐服务(22.1%)、健康教育服务(17.2%)、上门做家务服务(15.8%)。
在照料服务方面,2021年,我国老年人中选择在家里接受照料服务的占87.3%,选择白天在照料中心晚上回家的占4.9%,选择养老机构的占7.7%。
配偶和子女目前是主要照料者
2021年,我国自报日常生活需要别人照料的老年人中,有83%得到照料。
在实际有人照料的老年人中,配偶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占45.5%,子女(包括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占47.6%,家政服务人员、医疗护理机构人员或养老机构人员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占3.4%,其他人员作为主要照料者的占3.5%。
养老机构费用承受水平不等
针对养老机构费用承受能力,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在有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老年人中,能承受不超过每月1000元的占46.1%,每月1000~1999元的占22.6%,每月2000~2999元的占15.6%,每月3000元及以上的占15.8%。
从上述养老服务和照料工作的需求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庞大,对从业者的数量和技能要求也在提升。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系列措施,支持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以养老护理员为试点建立八级工序列
去年底,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方位吸引、培养、用好、留住人才作出部署。
其中提到,以养老护理员为试点,完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在现有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基础上,结合实际适当增加或调整技能等级,在高级技师等级之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技术职务(岗位),在初级工之下补设学徒工,形成由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构成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培养更多高级别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
加大银发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为支持银发经济健康发展,今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大银发经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引导技工院校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加强涉老专业产教融合,及时将养老护理、健康照护、医疗服务等银发经济急需紧缺职业纳入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并开展特色培训。
人社部门将指导银发经济领域用人单位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事医疗、康复、护理等各类专业技术工作的医务人员按规定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或职称评审,在相关职业技能大赛中设立专门赛项。
(综合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中国老龄微信公众号、新华社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