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60后”退休群体正在撬动“不一样”的养老服务业,懂科技、爱时尚、会享受、肯消费……与“传统老人”相比,“60后”退休群体为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的更新迭代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新一代退休潮的来临,日益多元化、现代化的养老方式正在兴起,保障好新一代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时代化发展,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题中之义。
上世纪60年代生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期主体人群,总量约2.45亿人,如今,当年的“婴儿潮”正在变成“老龄潮”,未来10年内,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的“退休潮”,激增的老年人口数量将推动我国社会迈入老龄化发展新的阶段。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和现代化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也越来越现代化、健康化发展。新一代“60后”退休老人,无论是知识、财富、眼界、阅历、能力,还是生活习惯,相比于传统老人都有很大区别,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经济基础更加丰厚、思想眼界也更加开明。卸下朝九晚五的职场羁绊,不少“60后”回归本心,旅游、品茶、美食、运动......逐渐推动当前老龄化社会现代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新的生活方式催生新的养老需求,新的需求带动新的养老服务,深耕“银发经济”的蓝海,不断扩大养老需求供给,推动养老服务时代化发展,是构建现代化老龄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面对新型养老方式的兴起,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老龄化社会找到一条新的发展出路是社会亟待思考的问题。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国家应该积极出台相关养老政策。地方政府也可先行先试,将相关政策性文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将一些成功的做法经验用法条固化下来,确保养老服务工作有法可依。譬如,山西省临沂市颁布实施首部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临沂市养老服务条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沂市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临沂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等文件,为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和监管提供法规与制度保障。在强化体制机制方面,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养老组织保障,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强化政府老年健康、养老服务、护理保险等职能。除此之外,还有进一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老龄相关法律体系、深入挖掘“银发经济”动能等一系列举措为老年人的生活夯实保障,推动老龄化社会现代化发展。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老年人也当顺势而为,努力活出“为霞尚满天”的豪迈。对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新一代老年人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适应时代变化,让自身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发展中。一方面,老年人要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精神文化修养。老年人可以积极参与广场舞、书画组等团体,加入老年大学队伍,习得一定的技能,丰富休闲娱乐方式,不断加强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进一步汲取新文化和新知识。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顺应科技化发展,积极融入到信息化时代中,面对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要积极学习新媒体工具,破除对新科技的恐惧,结合自身的客观条件与主观需求,在数字产品中作出明智的选择,同时注意提升自身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媒介素养,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财产,识破网络谣言、避开“坑老陷阱”,更好地享受便捷和丰富的数字化生活。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新一代老年人正在迎来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要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尽力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有娱乐的社会养老环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为未来努力的期待愿景。政府和社会要一起携起手来,共同为新型养老生活注入力量,不断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助推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努力描绘出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新一代老年人的夕阳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