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住在这里,有专人贴身照护,下楼就能用上医院的康复治疗,家里人走路五分钟就能来看她,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5月21日,86岁的吴奶奶成为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的第一位入住长者,家属李叔受访时分享说。
当天,这家开设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的养老机构正式开放并投入使用。这是白云区首个创新采用“政府监管+医院托管”模式、由三级综合医院运营管理的颐康中心,今后将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养老-医疗-康复”的一站式服务,不仅提供日间照料、认知症照护等特色服务,还可直接调用医院专家团队、急救绿色通道、专业康复设施等医疗资源,实现24小时健康监测与即时医疗响应。
记者探访发现,开放当天已有两位当地长者开开心心入住,还有其他老人家在家属的陪同下前往考察居住环境。“就选这个又大又敞亮的房间吧,要给我配一个谈得来的小姐姐(护理员)才行!”同样86岁的贾奶奶也在家人陪同下前来参观,她十分满意,当即爽快地拍板入住。
新体验:养老离家5分钟 解决“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难题
86岁的吴奶奶是中心的第一位入住者。当天,她的独生女和女婿一起陪着吴奶奶办理入住、熟悉环境。
“我们两口子都没有兄弟姐妹,年龄也有70多岁,还要帮孩子带孙子,再照顾一个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要带她去医院做康复,确实有点吃力。”李叔介绍,吴奶奶去年不慎摔倒导致多发骨折,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接受了两次骨科手术。虽然手术成功,但术后康复和日常照护成了难题——“妈妈之前很健康,一场意外突然把这个难题砸到了我们面前。”李叔感叹。
事发后,李叔从医院雇用了一名专职护工,直到这家颐康中心在医院启用。“从手术到康复,现在连养老照护也能在这里解决,从家里走过来只要5分钟,真的太方便了!”经过一番体验,就决定让吴奶奶入住颐养中心的全托照护专区。
86岁的吴奶奶住进来全托照护区。
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表示,中心选址在三级综合医院,以居家的社区为主阵地,打造“家庭-社区-医院”医康养的养老服务模式,优势就是长者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专业照护。
记者了解到,除了全托照护,该中心还提供日托服务,面向那些白天子女上班无人陪伴,希望在安全、有趣环境中度过休闲时光的长者。这类老人家身体健康,有社交互动的需求,也希望有丰富的活动来充实生活;全托则重点针对失能、半失能,且家中无人长期照料的老年群体,这些长者需要专业、持续的护理和医疗服务和安全舒适、适老的生活环境。
医院+颐康中心 开启医养融合新模式
老年人多数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一些老年人聚集的区域,还有不少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群体。这些长者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又面临医疗、照护等难题。怎样解决居家养老的问题?
据了解,早在2021年,颐康中心建设被纳入白云区十大民生实事,经过4年发展,辖区内建设了多家具有不同特点优势的颐康中心。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则在去年年底中标承接新市颐康中心项目,在白云区民政部门和新市街道的指导下,历经近半年完成升级改造,正式启用。
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介绍,这一项目定位是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既有成熟的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又有就近使用三级综合医院的地理优势,其中的全托中心开放9间房间、18张适老化床位。中心选址设在医院住院部6号楼,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与医院深度共享医疗专家和设备资源。长者活动大厅设有功能训练评估区、日间休息区、棋牌室、阅览室、长者活动大厅等区域,以满足长者日常活动、功能锻炼和医疗保健的需求。
如长者遇到突发疾病状况,如心梗、脑梗等需要快速救治的急重症情况,或需专业康复支持,如术后康复、认知障碍、长期血透等,可通过绿色就诊通道,在院内直接实现有效救治和康复治疗,家属和老人都不用来回奔波操劳。
中心还组建了“医社护养”跨专业服务团队,由医生、护士、社工、康复师、护理员等组队为长者提供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满足辖区长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基本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多方位服务。
打造可复制的白云特色养老新路径
谭明华介绍,目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服务对象主要包括辖区内的四类长者:60岁及以上长者,独居或子女无暇照顾的长者,失智失能、无法自理的长者,其他需要长期或短期生活照料的长者。
下一阶段,中心还将按照白云区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持续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医院将充分配合颐康中心,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医疗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助力白云区因地制宜探索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形式,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