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阳县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战略部署,聚焦养老机构入住率低、资源配置失衡、“有养无医”等养老难题,通过政策创新、模式探索、标准建设、服务提升,在探索县域医养结合之路上大步迈进,全力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9月8日,记者详细了解了该县医养结合模式得以推行的保障条件、主要措施等具体情况。
建立三项保障
破除工作瓶颈
安阳县委、县政府统筹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医养结合工作中的堵点、难点进行定期梳理、解决,使堵点问题得以迅速解决。曾经,该县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床位、设备资源闲置的现象,而养老机构往往因医疗条件薄弱不能满足广大老人养老医疗需求。为消除这种结构性矛盾,安阳县一些乡镇敬老院和卫生院进行了部分组织架构的调整、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破除体制壁垒;一些乡镇卫生院则增设养老科,增加了养老服务职能。目前,安阳县9个乡镇敬老院已整合移交给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
整合之后,安阳县各个乡镇卫生院、敬老院原有的资源得到了科学调配、运用,加之上级资源的注入,资源配给的保障作用逐渐显现。目前,安阳县高标准改造提升了白璧、崔家桥、瓦店、北郭、永和5个乡镇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340张。
白璧镇卫生院院长牛兵鑫介绍:“以前,乡镇敬老院里的老人就诊需要来卫生院,在这个过程中老人家属可能需要来回奔波。‘两院’组织架构整合后,老人家属不用来回奔波,就能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实现‘救治零时差’。”
实施“五化”建设
提升精细服务
在落实层面,医养结合工作如何具体推进?乡镇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怎么建设?直接关系到老年人能否享受高质量医养服务。为此,安阳县积极推行“五化”建设,从各项细节抓起,全力打造精细服务链条。
在各个乡镇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空间设施建设实行标准化,医疗设施统一配备,增设适老化居室与无障碍环境,科学布局护理、康复训练、文娱活动等功能区,老人医养环境更加安全、舒适;评估定级更加精准化,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精神心理状态、照护需求由主治医师主导,进行三维评估后,制订个性化康护计划;运营管理实行规范化,各项规范制度更完善,涵盖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安全保障等,工作人员执行医护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应急响应及时、高效;营养膳食实现科学化,工作人员制定低盐、低油、低糖标准化食谱,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结合中医养生理念,提供特色药膳茶饮;住院照护更加专业化。每位老人都拥有一个健康档案,配备专属责任医生。在平常,老人就能免费获得康复护理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医生(医疗指导)+护士(专业护理)+护工(生活照料)”三方协作模式下,也能得到专业的医护服务。
崔家桥镇卫生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宋利芳说:“‘五化’建设把精细服务延伸至每一个细节,医养工作更加彰显温情,医护服务更加靠近需求,受到广大老人及其家属的称赞。医护更用心,老人更安心。”
形成特色品牌
深化模式内涵
目前,安阳县现有5个乡镇的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在规划之初就以“五化”进行统一建设,使各项量化指标有章可循。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各个中心立足自身实际、区域特色,彰显特色。
在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中心定位上,白璧镇是“两院一体”模式核心阵地,建设了“康养融合”示范区,专业康复与医养服务更具优势;崔家桥镇注重“兜底保障”功能,凸显兜底功能,为低保、五保老人群体提供细致关怀与全面服务;瓦店乡进行适老化改造,融合医养资源,聚焦疾病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一体化的长期照护服务;永和镇强化建设综合医养服务体系,面向社会广泛收治自理、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医养服务;北郭乡中心建设“社区嵌入”便利点,主要服务远离城区的老人,提供便捷的社区嵌入式康养服务,实现“家门口”的医养便利。
安阳县医养结合工作经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医护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让老年人养老有“医”靠,养老更“享老”,有效破解县域养老难题。安阳县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张进龙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医中有养’‘养中有医’‘两院一体’模式内涵,依托县中心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建设,构建‘医疗机构+医养服务中心+医养服务站+家庭’的‘全链式’医养结合新模式,将优质医养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为有效破解县域养老难题贡献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