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安徽省池州市积极探索“物质+服务”救助—让困难群众生活有质量心中有阳光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近年来,安徽省池州市积极探索社会救助发展新路径,创新构建“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在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通过精准化、个性化的“10+N”服务供给,将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提升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

  救助不止于物质保障

  8月30日中午,青阳县庙前镇庙前村67岁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刘君志坐在整洁的堂屋里,看着助扶员程银霞和高丽霞麻利地晾晒刚洗好的被褥,脸上满是笑意。这是两位助扶员本月第15次上门,她们带着洗衣液和专为老人准备的防暑包,把这份“隔天必到”的约定,变成了老人生活里最安心的日常。

  近年来,青阳县聚焦困难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需求,探索“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创新,统筹服务类救助经费790万元,为特困人员及其他社会救助对象家庭成员中的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重病患者、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心理抚慰等服务。青阳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平介绍,截至目前,全县有纳入“物质+服务”救助范围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723人、低保对象2750人、留守儿童300人、残疾人1830人。

  就在同一天,东至县泥溪镇罗冲组的三间平房里,73岁的独居老人吴福保慢慢挪动到堂屋,助扶员张明燕盛起一碗刚炖好的冬瓜排骨汤递到他手中,“这汤现在还有点烫,您慢些喝。”老人接过汤红着眼眶说:“要不是你们,我哪能天天吃上热乎饭?”

  吴福保是一名低保对象,自从去年摔伤腿后,日常出门对他来说就成了一种奢望。起初,他对政府派人照顾曾心存疑虑,直到张明燕每周准时上门买菜、洗衣、陪诊,他的心才踏实下来。

  在东至县洋湖镇南山村,85岁的特困人员查美荣每周接受助扶员上门服务,逢年过节还能收到粽子、月饼等;青山乡青山村曾因独居而性格孤僻的特困人员潘火生,如今会主动跟助扶员分享村里的新鲜事;大渡口镇白沙洲村双目失明的特困人员孙礼荣,因为有了专业护理的指导,家里的担子轻了不少……

  如今,这样的场景在池州已经成为常态。池州市社会救助科科长刘秀红介绍:“‘10+N’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卫生清洁、代办代购、助餐理发、陪医就诊、精神慰藉、健康宣讲、安全排查、节日慰问10项基础服务和N项针对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全市每年投入服务类社会救助资金约2600万元,在确保困难群众‘兜里有钱花’的基础上,着力在‘服务’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质量。”

  服务升级传递民生温度

  石台县丁香镇梓桐村村民陈寿文突发重病住院当天,他的信息就被村党员网格员潘发宏写在民情记录本上,考虑到他手术后行动不便,村里党员帮扶人每周上门帮助他采购物资,还协调卫生院医生上门复查;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的特困人员老鲍被纳入“物质+服务”救助后,屋子有人按时打扫、药品有人按需代购,社区医生每月上门量血压、督促吃药;贵池区牌楼镇牌楼村的特困人员刘会书在家跌倒,镇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送医、守床、买营养品、轮流陪护,老人出院后,助扶员还轮班上门帮着换药、做饭……在池州,类似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池州市发挥社会救助部门协调机制作用,整合卫健、医保、残联、妇联等部门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送医送药、健康管理、康复治疗等服务,更好保障其健康。以贵池区为例,当地为特困人员提供健康护理、心理疏导等服务类救助,区民政局与池州市人民医院共建绿色通道,每月安排专家到各社区坐诊,定期开展量血压、测血糖等便捷服务,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特困人员“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除了健康保障,精神关怀同样是服务优化的重要内容。“这碗面比啥都金贵。”贵池区杏花村街道长岗社区75岁的低保对象章征年总念叨这句话。过去10来年,空荡荡的家里只有挂钟滴答声陪伴,助扶员何慧霞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8月14日,何慧霞在章征年生日当天端来了一碗长寿面并与他聊起了年轻时的经历,让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此后,何慧霞常来陪老人说话,让他觉得“被惦记着”。

  东至县大渡口镇杨桥村83岁的低保老人余春梅,过去只会用手机接电话,想念远嫁的女儿时,只能对着通讯录发呆。助扶员上门了解情况后,教她视频通话,当屏幕里出现女儿的笑脸时,老人热泪盈眶:“终于能面对面跟闺女说上话了,可以睡个踏实觉了。”

  2023年以来,池州市聚焦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救助需求,统筹各类民政服务类资金,在56个乡镇(街道)设置服务站点,通过2120名助扶员、志愿者带着10大类40余项服务上门,已累计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卫生清洁、精神慰藉等服务191.6万人次。“下一步,池州市民政局将压实困难群众筛查与兜底责任,精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池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盛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