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宁市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为市民筑起家门口的幸福港湾。
科技赋能居家养老更安心
家住西乡塘区的廖学英的母亲今年80岁了,独自在家的老人让外出工作的廖学英格外牵挂,担心老人有跌倒等情况发生。日前,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免费为老人安装了床头的智慧健康守护仪,该仪器可通过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老人的睡眠情况,若心跳、呼吸等身体指标超过标准值,数据将变成红色并闪烁,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墙上的特征识别跌倒守护仪,可通过雷达信号识别老人状态,如果老人跌倒,报警信息会自动传送至家属手机。
“有了这些智能设备守护母亲的安全,我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廖学英高兴地说。
SOS报警设备、智慧健康守护仪、燃气探测器……在西乡塘区鲁班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各种服务于老人的智能化设备十分醒目。上海天与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工作人员农双滟介绍,西乡塘区民政局在2021年引进该企业,对鲁班社区城市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社会化运营。该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护理团队与智能照护设备的协同作用,针对独居、高龄、失能老人家庭,提供7×24小时紧急联络援助呼叫服务、居家安全监护等智慧照护,将服务向社区及周边老年人延伸。
“市民对智能养老产品的接受度很高,今年以来,公司推出的可监测记录老人呼吸心率、睡眠质量、在床离床时间等情况的智能管家产品,在南宁市落地应用已超3000台。”农双滟说。
近年来,南宁市巧用科技力量,整合现有的养老服务信息资源,建成包含14个功能模块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覆盖居家上门服务、养老补贴发放、养老机构视频监管、巡访关爱、老年人居家安全、智慧家庭照护床位等六大全流程闭环管理的养老服务场景。
通过数字赋能保障养老服务提质升级,南宁市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使老年人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在线管理20家服务商及1597名服务人员,累计服务31.3万人次;持续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服务86家助餐点、结算343万多就餐人次;推动老年人助浴试点,记录助浴工单1万人次;累计发放老龄津贴4.1亿元。
医养结合让养老更有“医”靠
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来说,单纯的养老服务远远不够。在兴宁区嘉和城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91岁的农振溪和老伴已在此居住半年多时间。“我老伴是糖尿病后期,在家护理非常困难。”农振溪说,“这里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老伴病情稳定了,我们过得也舒心。”
该中心副主任周北容介绍,这是一家嵌入式的“社区+居家”康养服务驿站,设置养老床位36张,可为入住长者提供医疗巡诊、康复理疗、健康管理、认知康复训练等服务。中心还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转诊机制,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专家特需门诊等服务。“我们辖区有47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其中三分之一患有慢性病。接下来,我们将推进家庭病床服务,让老人在家也能享受专业护理。”周北容说。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医养双需”的需求,南宁市重点开展养中有医、医中有养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医疗机构与42家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协调市委编办等相关部门,在市、县两级23家公立医疗机构设置老年医学科、增加养老服务等职能,鼓励部分医疗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老年人的多元化健康需求。
针对需要在家进行护理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南宁市通过医疗机构设置“家庭病床”模式,由医护人员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换药、护理等服务。同时,大力推动社区“嵌入”模式,连续3年累计投入960多万元,建成21个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嵌入护理、康复理疗室等,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直通医院”。目前,全市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68家、床位数1.7万多张,全市医养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政策护航打造“15分钟养老圈”
截至2024年底,南宁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153.85万,其中90%老人选择居家养老。针对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的自身特点,为了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今年5月,南宁市颁布施行了《南宁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定》,从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方面破解养老难题,为解决“养老难”问题提供法治化方案,让老年人享受到高质量养老服务。
具体来看,在医疗保障方面,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提供家庭医生上门巡诊、慢性病管理、急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康复在家庭”;生活照料方面,推进“长者饭堂”“流动助浴车”等便民服务,6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助餐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人获免费助浴服务,解决“吃饭难”“洗澡难”等问题;智慧赋能方面,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紧急呼叫、健康监测、服务预约等功能,推动“一键呼叫”“线上点单”等场景应用,让科技为养老服务插上“智慧翅膀”。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25个街道建设了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5%的乡镇建设了辐射周边的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里已有212个新供应居住用地全部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已经移交到民政部门的配套用房46处。“未来,我们还将启动不少于100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其中社区康养综合体项目不少于10个。”该负责人说。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15分钟养老圈’。”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老年人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助餐、助浴、助医等多样化服务。”
从智能设备到医养结合,从社区助餐到政策保障,南宁市正在用一套全方位的“组合拳”应对老龄化挑战。随着各项措施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老人正在享受家门口的幸福晚年。而这正是这座城市对“夕阳红”最美的承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