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探索“小老”助“老老” 织就互助养老幸福网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山东省成武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田红梅

山东省成武县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2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18%,其中低龄老人(60—70岁)6.84万人,高龄老人(80岁以上)2.1万人,呈现基数大、高龄化、需求多元的特征。近年来,成武县针对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专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高龄老人“吃饭难、就医难、精神孤”等突出问题,探索“小老”助“老老”互助养老模式,以低龄健康老人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织就互助养老幸福网。

建体系、强基础

筑牢互助养老“支撑网”

三级架构定方向。成武县成立由县委书记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形成“县统筹协调、镇具体指导、村落地执行”的三级低龄助高龄组织体系。县级统筹医疗、文化、民政等部门资源,建立老年人口信息库,精准摸排高龄老人健康状况、服务需求;镇级配备专职联络员15名,协调辖区医疗机构、社会组织联动;村级依托全县“15分钟养老服务圈”整体规划,将各村划分为若干帮扶片区,实行低龄老人“包联责任制”,明确“每周一访”基本服务要求,确保全县每一位高龄特困人员都有对应的低龄帮扶力量,实现全域2599名高龄特困人员“一户一帮扶、一周一探视”。

多元资源聚合力。成武县联合县中医院、志愿者协会等23家单位,组建互助养老联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场地、资金等问题。整合闲置校舍、党群服务中心等空间,建成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站52处,配备餐桌、康复器材等设施;筹集社会捐赠资金462万元,用于低龄老人培训、助老食堂运营,形成“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出一点”的资金保障机制;县民政局联动教体局、人社局,从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中遴选“银龄讲师”,为互助服务提供专业支撑。

建队伍、优服务

打造精准助老“先锋队”

专业化培训强能力。按照“培训自己人、服务自己人”原则,成武县遴选低龄老人,开展“养老护理+应急处置+心理疏导”培训,邀请县医院护士、退休教师授课,重点讲解血压监测、助浴安全、情绪安抚等技能;组织“以老带老”实操演练,由高龄志愿者带教,提升服务专业性。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银龄护理员”320名、“银龄陪诊员”28名。

菜单式服务解难题。成武县从助餐服务、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方面入手,建成便民助老食堂83处,日均服务老人800余人次;组建“银龄跑团”,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上门;组建“低龄陪诊团”,协助高龄老人挂号、取药、检查等;依托家庭医生团队,为高龄老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管理服务;打造“银龄艺术团”,开展慰问演出;举办“古城家宴”集体生日会,为80岁以上老人庆生。

建机制、促长效

激活互助养老“内生力”

积分激励促参与。成武县推行“服务积分制”,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助餐、陪诊、教学等服务,凭服务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米面油、生活用品等;发动企业家、爱心村民捐赠物资,充实“爱心超市”库存,形成“服务—积分—兑换”的良性循环;将积分纳入“孝贤之星”“优秀银龄志愿者”评选,激发助老服务参与热情。

品牌项目促互助。成武县开展“拾光计划”,组织低龄老年志愿者为60岁以上夫妇免费拍摄婚纱照,制作“银龄故事”短视频,通过社区广播、微信公众号传播,浓厚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每月15日举办“便民服务日”,组织有技能的低龄老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理发、家电维修等服务,加强邻里守望互助。

截至2024年年底,成武县“小老”助“老老”模式覆盖全县13个镇(街),830名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服务高龄老人超3万人次,高龄特困老人帮扶覆盖率达100%,助老食堂、陪诊服务、“银龄书院”成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低龄老人通过服务实现“老有所为”,部分老人还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灵活就业。

下一步,成武县将深化“小老”助“老老”模式,加强低龄老人专业培训,引入“互联网+养老”平台,实现需求一键发布、服务精准匹配,推动互助养老从有保障向高品质升级,让更多高龄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