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昌利
今年以来,山东省新泰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实施“141”工作法,进一步完善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养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县域养老服务更有广度、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下好 “一盘棋”
让服务网络更有广度
做好老龄及养老服务工作,对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需求。新泰市民政局紧抓机构改革契机,统筹整合老龄及养老工作职责,健全老龄及养老服务工作组织建设,调整充实市、镇老龄及养老服务工作机构(老龄工作委员会),构建功能衔接、服务互补、区域联动的养老服务网络。
横向,新泰市建立卫健、人社、医保等15个部门组成的老龄及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督导检查,强力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纵向,新泰市加快市、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市级层面打造综合养老服务平台;乡镇层面,按照区域划分,依托乡镇敬老院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层面,依托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建设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站。
优化“四条链”
让管理服务更有温度
新泰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由兜底保障向普惠型转变,打造精细化、高质量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完善政策链。新泰市以“老吾老”为发展理念,以“六助”(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急、助浴)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为创新驱动,强化制度设计,升级“养老院+居家养老+助餐”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出台《全市促进养老服务消费行动计划》等文件及配套政策,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从好向优转变,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优化设施链。新泰市进一步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开展 “六助”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规范清单链。新泰市结合实际,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落实动态调整机制,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联合出台《新泰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进一步提升全市养老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构建就近便捷、服务精准、多元供给、充满活力的“15 分钟养老服务圈”。
充实活动链。新泰市依托全市37家“幸福食堂”,试点开展“幸福敲门·暖心助老”慈善项目,通过每日“一餐热饭+探访关怀”,切实满足部分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就餐及心理关怀需求,为他们织就了一张“舌尖+心尖”的双重保障网。
激活“一池水”
让产业发展更有深度
创新“养老+”模式。新泰市进一步完善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养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养老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培育本地有实力、信誉好的机构、企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养老服务品牌。比如,依托和圣园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实施“文旅+养老”品牌工程,打造“文化+科技+生态”三位一体的示范性高端康养综合体。
规范委托运营。新泰市采取委托运营的模式,将汶南、小协、泉沟等7家乡镇敬老院委托给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专业机构(组织)运营,实现养老设施资源合理配置、机构服务管理全面规范,进一步提升公办养老机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比如,将汶南镇敬老院委托给心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服务流程管理系统,对为老服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以此督促服务人员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同时,该公司配备的智慧养老信息系统,可为周边社区及院内老人设计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内容,让老人舒心、安心。
推动医养融合。新泰市通过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到养老机构开展驻点服务、整合医院资源创建养老院等方式推动医养融合。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3家,17家敬老院和11家老年公寓均与属地医院建立了“一对一”协作机制。
整合多方资源。新泰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促进文化、旅游、餐饮、家政等行业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促进养老企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大力培育养老服务行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积极作用。大力推动更多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力量参与、支持养老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