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文旅融合赋能 让养老变“享老”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山东省新泰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昌利

随着时代发展,老年人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基础上,对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需求日益迫切。山东省新泰市民政局契合新时代养老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养老”模式,打造集医、养、娱、游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养老基地,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养老服务从“生存保障”向“品质生活”转型。

建设康养载体:

打造分层照护的特色康养小镇

新泰市大力推行“文化养老”模式,依托宫里镇和圣园,精心打造新泰市和圣园养老服务中心,设置108张养老床位,并通过引入多个养老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康养小镇,针对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实施分层分级照护模式。

对于活力老人,主打“旅居养老”特色服务,充分利用周边湿地公园的自然优势,设计徒步健走、摄影写生、湿地科普等主题活动。老人们可以在徒步过程中呼吸清新空气,感受自然风光的魅力;在摄影写生活动中用镜头和画笔记录美好瞬间,展现艺术才华。

对于半自理老人,推出“康复伙伴计划”,由专业护工与志愿者组成结对小组,为老人提供陪伴式康复训练。在康复过程中,护工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老人进行身体机能恢复训练,志愿者则给予情感陪伴和心理支持,让老人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逐渐康复。

对于失能老人,建立“家庭式照护单元”,配备24小时智能监护系统和快速医护响应机制,确保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全方位保障。

通过将旅游与康养有机结合,实现游、乐、养的完美融合,缓解老人对机构养老的心理抵触,让他们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中享受晚年生活。

丰富文化供给:

以多元活动充实老人精神世界

和圣园养老服务中心深度挖掘园区文化内涵,以此为依托相继开设老年大学、书法课、礼仪课等丰富多样的课程,以文化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以愉悦身心为目标,助力老年人安享晚年。

一是开展“和圣书院”国学体验活动,每周定期举办“和圣文化讲堂”。在课堂上,专业讲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国学经典和中医养生知识,引导老人领悟传统文化精髓,学习养生保健方法,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健康意识。

二是在书画工作室增设剪纸、泥塑等非遗手作体验项目,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人们不仅可以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制作剪纸、泥塑等作品,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创作过程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精神世界,让身心更加健康愉悦。

此外,养老服务中心还充分利用庙会、文化艺术节、垂钓周、元宵节灯会等,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老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提升幸福感和归属感。

拓展社交网络:

以兴趣社群激活银龄价值

寻找共同爱好,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互动,是许多老年人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新汶街道长安社区养老服务站积极响应老年人需求,大力传承非遗文化,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养老服务站,开展香包、旗袍技艺制作等培训活动。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耐心传授制作技巧,老人们认真学习、积极实践。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还为他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丰富了老年人的社交生活。

长安社区的“银龄风采”文艺队每天都会在养老服务站进行排练,他们精心编排各类文艺节目,养老服务站也积极搭建展示平台。目前,每天约有50人次通过舞蹈会友,60人次参与体育运动交友。这些活动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同台竞技、展示自我的机会,还促使他们走进社区、乡村,将快乐传递给更多人,在奉献中实现了自我价值,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

新泰市推动“文化旅游+养老”模式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市民政局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不断探索创新,整合更多资源,提升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打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相关推荐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